12月10日,市场继续交易政治局会议释放的增量信息,股市“温和”上涨,国债期货再创新高。上证指数、沪深300指数分别上涨0.59%、0.73%,各大股指全天普遍呈现高开低走趋势;中证可转债指数上涨0.68%;10年、30年国债收益率下行6.4bp、5.1bp至1.84%、2.06%,30年国债期货主力合约单日涨幅达到1.37%。商品市场方面,受到“稳地产”预期的驱动,螺纹钢、铁矿石、玻璃价格分别大涨2.50%、1.87%、2.34%,与基建更相关的沥青价格则下跌1.28%;贵金属方面,黄金、白银价格分别上涨0.78%、1.92%;工业金属中,铜价小幅上涨0.45%。
央行连续两日维持净投放,但资金面已然偏紧,资金利率稳定在高位。最近两个交易日中,央行逆回购投放规模分别为471、1416亿元,净投放138、903亿元。受到“央行操作及宏观指标水平”的正向贡献,民生银行资金情绪指数由前一日的55.1%下降至49.1%。尽管央行供给与资金情绪有所恢复,但银行体系净融出规模仍然偏低,截至12月9日仅为4.2万亿元,低于月初高点近1万亿元。反映在资金价格上,DR001全天走势较为平稳,但波动中枢高居1.50%,尾盘略呈回落趋势;R001虽小幅下行1bp至1.68%,但隔夜成本接近1.70%并非积极信号,R007则显著上行6bp至1.93%。
尽管资金仍偏紧,但在现券行情的带动下,存单也迎来大幅下行。一级市场方面,据各银行12月10日询价结果,12月11日1年期大型国股行存单定价集中在1.70%-1.71%区间,较前一日下行约5bp,3个月定价则在1.65%-1.70%,较前一日降幅可到7bp。证券交易市场方面,3个月、6个月、1年期存单收益率分别下行3bp、4bp、5bp至1.72%、1.72%、1.71%,存单曲线个月品种的性价比仍相对较高。
现券市场走出超强势行情,国债收益率曲线%,盘中二者一度触及1.82%、2.04%,在最近两个交易日中,中长端品种收益率下行幅度累计达到8-10bp。从定价逻辑来看,今日债市的交易主线依旧是“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”,参考2008年的金融危机场景经验,货币表述调整后,单次降准降息的幅度或迎来提升,强化了市场对利率低点的想象空间。
除此以外,“踏空的恐慌”也驱动利率快速下行,对比9日与10日的CNEX 10年期分歧指数,长端的配置力量出现了变化,9日政治局会议内容出炉后,以基金为代表的交易盘是第一波买入力量,10日银行等配置型机构则接力进场成为最主要买盘。
行情演绎至此,1.85%能否成为10年国债阶段性的波动中枢?的确存在可能,待市场情绪缓和后,10年国债收益率或在1.80%-1.90%区间做反复运动。一方面,从12月10日长债行情的日内走势来看,当10年国债收益率触及1.82%低点后,在没有显著利空的背景下,债市慢慢的出现“畏高”情绪,定价自发向1.85%的“安全线”靠拢。另一方面,若以政策利率为参考的定价框架,假设单次降息幅度稳定在20bp,10年国债收益率的短期极限下界或继续放宽至1.80%。往后看,我们观测的利率债基久期又来到全年95%以上的高分位,说明市场的交易情绪已经接近极致,从过往经验来看,市场将进入高波运行阶段,有可能会出现急跌。不过债市调整带来的可能是新的上车机会。
A股放量上涨,全天成交额22279亿元,较昨日(12月9日)放量5667亿元,较五日均值放量4418亿元。全市场57%的个股实现上涨,较昨日的39%有所上升;共119只个股涨停,较昨日的120只变化不大。分市值来看,小盘股表现领先,国证2000、中证500和沪深300分别上涨1.01%、0.76%和0.73%。风格层面,国证成长指数和价值指数分别上涨0.75%和0.47%。
分行业来看,消费&科技成为交易主线个SW一级行业中,共有23个行业上涨,其中消费行业表现领先,商贸零售、美容护理和餐饮分别上涨2.54%、2.25%和2.14%。同时,科学技术板块表现靠前,计算机和国防军工分别上涨1.49%和1.41%。而红利行情有所回落,公用事业、石油石化和煤炭分别下跌0.74%、0.47%和0.12%。
今日行情高开低走,表现不及盘前预期。原因来看,高开主要由12月9日政治局会议&会后恒生指数和A50期货大涨推动。而低走则主要与三个因素相关:一是昨日晚间政策预期迅速发酵,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稿尚未发布,部分短线资金可能趁利好落地早盘高开,获利了结锁定收益;二是盘中A50期货和恒生指数显著下跌,压制市场情绪;三是杠杆资金的边际定价权正逐步减弱,而机构资金更倾向于等待基本面复苏的信号。
今日沪深300较昨日放量58.09%,高于中证1000 的34.90%;SW绩优股指数较昨日放量72.27%,明显高于亏损股指数的27.11%,说明机构偏好的大盘绩优品种交易相对活跃。而在前两个交易日中,融资余额的变化与行情明显脱钩(12月6日融资余额下降,上证指数大涨;12月9日融资余额上升,上证指数下跌),指向杠杆资金的定价能力显著下降。
结合起来看,9月底和10月中旬由资金情绪推动的快涨行情或许难以复刻,尚未明显企稳的基本面让机构资金难以接受高开的价位,进而由前两个因素催化出兑现情绪,导致行情承压。
行业层面则主要交易反转逻辑,尤其是与政策预期共振的板块,大多分布在于超跌但尚未明显反弹的科技&消费行业。例如,美容护理和餐饮在11月8-26日分别下跌10.73%和8.82%,而在11月27日至昨日收盘仅分别上涨3.84%和1.88%,今日则迎来补涨行情。类似的逻辑同样作用于军工、电子和非银。此外,题材行情仍然延续,机器人概念再度走强,或受流动性宽松预期&资金参与情绪提振的共同作用。往后看,尽管宽松预期和资金情绪短期内难以逆转,但题材炒作存在切换概念的可能性,配置位置较高的品种时仍应注意平衡风险。
整体而言,市场放量上涨,资金参与情绪在政策预期的推动下有所回升,但兑现倾向同样明显。短期内仍有调整的可能,但并不构成政策利好的证伪。后续行情或仍然由机构资金主导,而杠杆资金推动行情的能力相对有限,意味着快涨快跌的行情难以出现。同时,在基本面修复信号明确以前,机构资金或仍保持“高抛低吸”的操作思路,震荡行情短期内或仍将持续。行业层面,在行情遇到调整时,反转逻辑或仍将成为交易线索;同时,红利板块或受益于险资回补权益仓位(今日SW国有大型银行指数上涨1.23%),相关品种后续行情值得关注。
12月9日,大行持续净买入,净买入规模为95.22亿元,较前一交易日减少59.27亿元,12月累计净买入1043.53亿元(11月累计净买入1877.25亿元,2023年12月累计净买入2045.79亿元)。
地方债方面(最新数据披露至12月12日),12月1-12日发行地方债10074亿元,净发行9882亿元,其中新增一般债59亿元、新增专项债119亿元(其中:特殊专项债0亿元)、普通再融资债316亿元、特殊再融资9580亿元。今日无新增披露地方债。截止12月12日,新增地方债剩余额度515亿元,其中新增专项债、新增一般债分别剩余118亿元、397亿元(发行进度99.7%、94.5%)。
今日无新增披露置换隐性债务专项债。截止12月12日,年内置换隐性债务专项债共计拟发行19953亿元(发行进度99.8%)。
国债方面(最新数据披露至12月13日),12月1-13日发行国债3810亿元,净发行2860亿元。今日新增披露12月11日计划发行3M贴现国债400亿元。
截止12月13日,国债净发行剩余额度-3382亿元(发行进度107.8%)。
政金债方面(最新数据披露至12月11日),12月1-11日发行政金债1010亿元,净发行70亿元。今日新增披露12月11日计划发行7Y进出清发20亿元。
习指出,当前,百年变局加速演进,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,再次处于关键十字路口。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,各国不是乘坐在190多条小船上,而是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,应该相互视对方的发展为机遇而非挑战,相互把对方当作伙伴而非对手,让“同球共济”、团结协作、互利共赢成为时代主旋律。中方愿同主要国际经济组织践行多边主义,促进国际合作,支持全球南方国家发展,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、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,建设一个一起发展的公正世界。
上海印发《上海市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动方案(2025—2027年)》。快速推进证券公司合并,打造一流投资银行。引导投资银行组建并购重组综合服务团队,联动产业研究、投资、投行、投研、融资对接、法律服务、评估审计等板块,为并购交易相关方提供全生命周期综合服务。对投资银行、会计师事务所、律师事务所、资产评定估计机构等中介机构定期组织培训,提升其产业把控能力和并购专业服务能力。
(3)上海:到2027年,在集成电路、生物医药、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培育10家左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公司
在集成电路、生物医药、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培育10家左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公司,形成3000亿元并购交易规模,激活总资产超2万亿元。
出口23.04万亿元,同比增长6.7%;进口16.75万亿元,同比增长2.4%。